|
①:布局结构实现新变化。在公益性、基础性、功能性领域占比由83.4%提高到85.9%。
②:利润结构实现新变化。经营性利润占比由43%提高到68%。
③:产权结构实现新变化。混合所有制比重由50.9%提高到60.3%。
④:动力结构实现新变化。工业企业R&D占营业收入比重由1.9%提高到2.5%(2019年底工业企业研发投入17.8亿元)。
⑤:债务结构实现新变化。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由63%下降到59%。
|
实施大数据智能化重点项目293个,处置“僵尸企业”703户,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超30%,经营性利润占比由43%提高到68%,多家企业先后实现A股上市……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,重庆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上,取得的亮眼成绩。
党的十九大,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,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发出使命召唤,锚定了基本方向。重庆将改革作为国资国企战线核心任务,落实落细市委、市政府《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全市国企国资改革方案(2018—2022年)》部署,坚持改、勇于创,不断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。
翻开这本“成绩簿”,处处可圈可点——
“三去一降一补”助国资国企轻装简行
重庆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作为国资国企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,在去产能方面,2017年以来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800万吨、处置“僵尸企业”703户、压缩企业管理层级315户。
去库存方面,消化房地产库存120万㎡,13户建筑企业、27户房地产企业完成专业化重组或退出。
去杠杆方面,实行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,提前1年完成中央资产负债约束任务。
目前,市属国企成本费用利润率已提升至7.82%,营业成本较营业收入增幅低0.91个百分点。
轻装简行,才能走得更好更远。随着“三去一降一补”的深入实施,我市启动大数据智能化重点项目293个、总投资847亿元,推进数字化重点项目100个,并积极培育数字化标杆企业10户,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超30%。
专业化重组和“混改”接连“上演”
近年来,在国务院国资委和重庆市委、市政府指导下,市属国企专业化重组整合紧锣密鼓、有条不紊展开。
水务资产与水投集团完成分离运行、重庆药交所事业单位属性资产和市场化资产分离。旅游集团整合市属国企文旅资源,打造全市旅游产业投资运营主平台……
混合所有制改革这部重庆国资系统正在推进的“重头戏”同样精彩:市属国企在集团层面,瞄准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。其中,商社集团引入物美、步步高作为战略投资者完成增资混改,上半年盈利8.28亿元。
重庆建工、重庆医药、重庆农商行、三峰环境先后实现A股上市,累计募资131.4亿元,西南证券完成定增募资49亿元。目前,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15户、发行股票17支,资产证券化率达到53.63%。
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深层活力
2019年3月,《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工资管理实施办法》出台,标志着重庆国资系统在抓好市场化经营机制,推进收入能增能减方面,又向前迈出一大步。
目前,市属国企已形成工资总额与效益联动,推行全员业绩考核,建立“基本工资+绩效工资”的薪酬分配机制,实现一岗一薪、易岗易薪。
同时,我市选择5户一级企业集团试点、在二级及以下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,突出硬指标约束和考核结果刚性兑现,推进职务能上能下。
重庆渝富集团、重庆农商行、重庆商社集团、重庆对外经贸集团、重庆医药健康公司、重庆三峰环境集团纳入全国“双百行动”企业,打造改革“尖兵”。重庆市化工研究院、重庆旅游云信息科技公司入围全国“科改示范行动”企业。上述企业将运用股权、期权、分红权、超额利润分享等激励工具,更大程度激发企业发展的深层活力。
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
近期,我市又相继启动机电集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、渝富控股集团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试点,打造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平台。
强化监督严防国有资产流失,推动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、巡视巡察、审计等监督力量工作协同,健全完善发现问题、纠正偏差、精准问责有效机制。
目前,重庆正加快建设全市国资大数据在线监管系统,推进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监管,突出抓好市县两级制度、机制、规划、业务、改革、项目“六个对接”,推动全市国资监管上下贯通、全面覆盖。
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。重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,将一直在路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