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我们

About Us

地址:重庆市南岸区茶园通江大道江桥路1号

电话:023-62632090

传真:023-62633009

邮箱:cq_gyecid@sina.com


企业微信公众号
党史学习教育
当前位置:主页 > 党建文化 > 党史学习教育 >

“十四五”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

2020-08-31文章来源:学习强国

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“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,实现产权有效激励、要素自由流动、价格反应灵活、竞争公平有序、企业优胜劣汰”。这就指明了“十四五”期间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与主线。

完善产权制度,平等保护公私财产

现代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。建立归属清晰、权责明确、保护严格、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,是我国改革中一项未竟的任务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,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产权问题。“十四五”期间应着力解决好这一问题。

一是要对公私财产给予同等的法律地位,并在司法实践中一视同仁地保护。首先,按照“平等保护”的基本原则调整完善有关的法律制度,清理、废止按照所有制不同类型制定的市场主体法律和行政法规。加大对合法取得的私有财产的司法保护力度,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司法保护。

二是要重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。在创新日益成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今天,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尤为重要,不仅要严格依法保护,还要在有效激励上实现突破,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长期激励作用。

三是建立我国“专利盒”制度。专利盒是国际上用于鼓励企业开展研发和创新活动的一项政策工具,在促进专利成果向市场和产业转化方面具有独特作用。结合当前的形势,我国可着手建立自己的“专利盒”制度,先将拥有与产业链基础能力高度相关的专利纳入盒子,与专利相关的收入按一定比例减征收企业所得税。

啃下要素市场化改革“硬骨头”

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长足进步,但与商品和服务的高度市场化相比,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,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应在市场化改革的总体导向下,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,步步为营,久久为功,力争啃下这一改革的“硬骨头”。

一是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,夯实人口基础。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最基本的因素。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老龄化社会压力的逼近,“十四五”期间,应在“放开两孩”后继续优化调整我国人口政策,改革孕期、哺乳期休假制度,加快发展学前教育,降低年轻人养育小孩的社会成本。要努力释放现在人口潜力,通过推迟退休年龄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、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,以真正形成城乡一体化、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。

二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,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。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,关系到国计民生方面重大利益格局的优化,需要长远谋划、审慎把握、持续推进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可将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集中在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方面。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等的流转机制、城乡结合部征地、拆迁、补偿等方面,积极总结一些地方政府行之有效的探索,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。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。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,严格用途管制和用地规划管理,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权能,实现与城市建设用地同等入市、同权同价。

三是深化金融改革,促进供给主体多元化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,资金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血液。针对我国金融体系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衡、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严重不足和金融风险因素频发、中小民营企业长期融资难、融资贵等问题,“十四五”期间应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快发展一批民营银行、网商银行、村镇银行、社区银行,使金融供给主体能尽快多元化。对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独特作用的互联网金融,要边规范、边发展。要重点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,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。要研究新形势下货币政策的方向与重点,努力服务于实体经济。要加快数字货币的应用推广,掌握金融主动权。

四是深化科技制度改革,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“两张皮”的问题。创新对于今日之中国,其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应牢牢抓住科技成果市场化、产业化这个“牛鼻子”,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“肠梗阻”。在高端“买不来的技术”特定领域要靠原始、自主创新艰难前行,在中高端则依靠全面开放和“拿来主义”,将“引进、消化吸收再创新”与“集成创新”相结合,最终建成“创新型国家”。要进一步改革我国科技管理的人、财、物体制,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与支持,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,优化科技成果的产权界定,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。

创新国企改革的理论与实践

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部分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甚至是继续推进全面改革的风向标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,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,深化国有企业改革,发展混合所有制,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国企改革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:

一是创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企产权理论,重新阐释“国有”之“有”(主要指所有权)的具体内涵,从理论上厘清“国有”“国营”“国管”的区分,为国企所有权、法人财产权、经营权、用益权、处置权等多权分离奠定理论基础。

二是引入所有制中性原则,政府在审批、要素取得等方面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、外资企业,通过增强市场化激励与约束的办法,切实解决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问题。

三是适当收缩国有资产的战略布局,逐渐将国有资产集中在与国计民生、经济社会高度相关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领域。

四是加快推进国资监管机构的职能转变,真正实现从管人、管事、管资产向“管资本”转变,为此要完善出资人监督的权力和责任清单,探索将部分出资人的权力授予试点企业,同时依法落实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。

五是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,要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组织构架、管控模式的改革,进一步打造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,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布局结构的优化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
六是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和股权多样化改革,以混促改,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,完善公司治理。

七是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的激励约束机制,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,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接轨的经理层的激励制度、差异化的薪酬体系。

增进财政可持续性

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。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》已经描绘出了现代财政制度的蓝图,且经过近几年的努力,现在已接近完成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财政改革的重点是攻下剩余最难、最复杂的部分,重构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。另外,随着财政收入放缓,“十四五”期间财政可持续性更值得关注。为此,要大力调整财政收支结构,增进我国财政安全。

一是完成所有领域的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,形成稳定且有约束性的事权划分清单。要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,加快构建稳定可靠的地方收入体系。要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体系,提高一般转移支付制度的制度化、法治化程度,进一步融合管理专项转移支付。

二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。重点是收缩财政经济性支出,增加科技、教育、民生等方面的支出,形成对于基础研究、基础教育、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稳定投入机制。

三是整理政府收入的“钱袋子”,提高财政部门的综合统筹能力。一方面要协整税费之间、税种之间的关系,进一步提高税收占政府收入的比重。另一方面要大幅度收窄行政性收费的范围,行政性收费应仅限于行政部门在履行其应尽职责时,出于抑制过度使用公共资源目的而收取的成本性费用,如办理证照、许可、实施罚没、监管、诉讼,以及涉外管理等。除此之外的收费,要视情况取消、转出。要进一步改革政府性基金,将其中具有“准税收”和“租”性质的政府性基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,提高财政综合统筹能力。其他属于“使用者付费”的政府性基金,应纳入政府价格管制范围。要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范围与深度。要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到30%。要尽快研究四本预算的协调问题,提高财政部门对于政府收入的统筹能力。

 
“十四五”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
2020-08-31    来源:学习强国

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“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,实现产权有效激励、要素自由流动、价格反应灵活、竞争公平有序、企业优胜劣汰”。这就指明了“十四五”期间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与主线。

完善产权制度,平等保护公私财产

现代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。建立归属清晰、权责明确、保护严格、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,是我国改革中一项未竟的任务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,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产权问题。“十四五”期间应着力解决好这一问题。

一是要对公私财产给予同等的法律地位,并在司法实践中一视同仁地保护。首先,按照“平等保护”的基本原则调整完善有关的法律制度,清理、废止按照所有制不同类型制定的市场主体法律和行政法规。加大对合法取得的私有财产的司法保护力度,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司法保护。

二是要重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。在创新日益成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今天,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尤为重要,不仅要严格依法保护,还要在有效激励上实现突破,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长期激励作用。

三是建立我国“专利盒”制度。专利盒是国际上用于鼓励企业开展研发和创新活动的一项政策工具,在促进专利成果向市场和产业转化方面具有独特作用。结合当前的形势,我国可着手建立自己的“专利盒”制度,先将拥有与产业链基础能力高度相关的专利纳入盒子,与专利相关的收入按一定比例减征收企业所得税。

啃下要素市场化改革“硬骨头”

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长足进步,但与商品和服务的高度市场化相比,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,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应在市场化改革的总体导向下,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,步步为营,久久为功,力争啃下这一改革的“硬骨头”。

一是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,夯实人口基础。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最基本的因素。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老龄化社会压力的逼近,“十四五”期间,应在“放开两孩”后继续优化调整我国人口政策,改革孕期、哺乳期休假制度,加快发展学前教育,降低年轻人养育小孩的社会成本。要努力释放现在人口潜力,通过推迟退休年龄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、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,以真正形成城乡一体化、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。

二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,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。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,关系到国计民生方面重大利益格局的优化,需要长远谋划、审慎把握、持续推进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可将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集中在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方面。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等的流转机制、城乡结合部征地、拆迁、补偿等方面,积极总结一些地方政府行之有效的探索,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。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。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,严格用途管制和用地规划管理,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权能,实现与城市建设用地同等入市、同权同价。

三是深化金融改革,促进供给主体多元化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,资金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血液。针对我国金融体系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衡、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严重不足和金融风险因素频发、中小民营企业长期融资难、融资贵等问题,“十四五”期间应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快发展一批民营银行、网商银行、村镇银行、社区银行,使金融供给主体能尽快多元化。对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独特作用的互联网金融,要边规范、边发展。要重点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,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。要研究新形势下货币政策的方向与重点,努力服务于实体经济。要加快数字货币的应用推广,掌握金融主动权。

四是深化科技制度改革,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“两张皮”的问题。创新对于今日之中国,其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应牢牢抓住科技成果市场化、产业化这个“牛鼻子”,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“肠梗阻”。在高端“买不来的技术”特定领域要靠原始、自主创新艰难前行,在中高端则依靠全面开放和“拿来主义”,将“引进、消化吸收再创新”与“集成创新”相结合,最终建成“创新型国家”。要进一步改革我国科技管理的人、财、物体制,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与支持,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,优化科技成果的产权界定,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。

创新国企改革的理论与实践

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部分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甚至是继续推进全面改革的风向标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,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,深化国有企业改革,发展混合所有制,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国企改革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:

一是创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企产权理论,重新阐释“国有”之“有”(主要指所有权)的具体内涵,从理论上厘清“国有”“国营”“国管”的区分,为国企所有权、法人财产权、经营权、用益权、处置权等多权分离奠定理论基础。

二是引入所有制中性原则,政府在审批、要素取得等方面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、外资企业,通过增强市场化激励与约束的办法,切实解决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问题。

三是适当收缩国有资产的战略布局,逐渐将国有资产集中在与国计民生、经济社会高度相关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领域。

四是加快推进国资监管机构的职能转变,真正实现从管人、管事、管资产向“管资本”转变,为此要完善出资人监督的权力和责任清单,探索将部分出资人的权力授予试点企业,同时依法落实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。

五是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,要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组织构架、管控模式的改革,进一步打造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,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布局结构的优化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
六是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和股权多样化改革,以混促改,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,完善公司治理。

七是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的激励约束机制,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,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接轨的经理层的激励制度、差异化的薪酬体系。

增进财政可持续性

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。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》已经描绘出了现代财政制度的蓝图,且经过近几年的努力,现在已接近完成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财政改革的重点是攻下剩余最难、最复杂的部分,重构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。另外,随着财政收入放缓,“十四五”期间财政可持续性更值得关注。为此,要大力调整财政收支结构,增进我国财政安全。

一是完成所有领域的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,形成稳定且有约束性的事权划分清单。要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,加快构建稳定可靠的地方收入体系。要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体系,提高一般转移支付制度的制度化、法治化程度,进一步融合管理专项转移支付。

二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。重点是收缩财政经济性支出,增加科技、教育、民生等方面的支出,形成对于基础研究、基础教育、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稳定投入机制。

三是整理政府收入的“钱袋子”,提高财政部门的综合统筹能力。一方面要协整税费之间、税种之间的关系,进一步提高税收占政府收入的比重。另一方面要大幅度收窄行政性收费的范围,行政性收费应仅限于行政部门在履行其应尽职责时,出于抑制过度使用公共资源目的而收取的成本性费用,如办理证照、许可、实施罚没、监管、诉讼,以及涉外管理等。除此之外的收费,要视情况取消、转出。要进一步改革政府性基金,将其中具有“准税收”和“租”性质的政府性基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,提高财政综合统筹能力。其他属于“使用者付费”的政府性基金,应纳入政府价格管制范围。要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范围与深度。要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到30%。要尽快研究四本预算的协调问题,提高财政部门对于政府收入的统筹能力。

 
版权所有:重庆经开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渝ICP备:18004108号